首页

免费踩踏视频

时间:2025-05-22 23:17:33 作者:第二十一届深圳文博会开幕 首次设立人工智能展区 浏览量:45521

  中新社北京3月9日电 题:陈凡:南繁“候鸟”有了硅谷“巢”

  中新社记者 薄雯雯

  “南繁,简单来说就是冬天到南方去繁育种子。”今年全国两会期间,无论是公开场合发言还是接受媒体采访,全国人大代表、海南种子创新研究院院长陈凡总是不厌其烦地介绍。

全国人大代表陈凡接受中新社专访。 中新社记者 王世博 摄

  “南繁并不是地名,而是指海南五指山以南区域冬天气温超过16摄氏度,这样种子可以多繁一代,加速育种进程。”他说,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育成的7000多个农作物新品种中,有70%经过南繁“洗礼”。

  上世纪60年代起,中国农业科研人员就开始利用海南的纬度、温度优势,聚集在三亚等地开展南繁育种工作,加代繁育良种。“杂交水稻之父”袁隆平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。

  陈凡的南繁时光始于20年前。2004年冬天,在陵水黎族自治县的南繁育种基地,大片绿油油的稻田前,时任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钱前与陈凡搭着肩,拍下一张合照。

2004年陈凡(左)与钱前在陵水南繁育种基地合影。(受访者供图)

  每当看到这张照片,陈凡都会有所感触。“钱前老师现在是中国科学院院士,当时我们一起在地里头做水稻研究,他提供种质资源,我们围绕资源去做基因挖掘,建立了很好的关系。”陈凡回忆,早些年生活条件十分艰苦,“钱前老师把床让给我,自己睡在地上,甚至连洗个热水澡的地方都没有。”

  “当时是‘候鸟式工作’”,陈凡解释,由于当地尚不具备科研条件,只能冬天在这里获得实验材料后,再回到各自的研究所分析。就像追赶太阳的候鸟,陈凡每年在海南、北京两地间“飞来飞去”。

  陈凡说,在南繁这件事上,几代科研人员接力长跑,选出来的品种真正解决了吃饱问题。“如今海南自由贸易港已具备打造新科研平台的条件,这就是为什么要建设南繁硅谷。”

  2018年,南繁科技城开始筹建。用陈凡的话说,南繁科技工作者开始有了自己的“巢”。2021年5月,海南省崖州湾种子实验室成立,陈凡受聘为实验室执行主任,真正在海南安定下来。

  陈凡表示,实验室一方面打造重大科技创新平台转变传统的“候鸟式”育种,一方面探索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,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有效融合。

  不久前,中国官方印发《国家南繁硅谷建设规划(2023—2030年)》,提出要努力把南繁硅谷建成国家级种业创新基地、种业高质量发展新引擎、种业科技国际合作大平台和种业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。

 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,推动大面积提高单产。陈凡对此表示,想要实现粮食提质增产,需要突破种业关键核心技术,加快培育重大新品种。他介绍,人工智能、大数据、生物技术等已被应用于种业。“我们现在有无人机,有相应的检测分析手段,还能借助分子手段来实现技术迭代。”

  目前,中国正在加快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,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。陈凡建议,加强种业知识产权保护,保障创新链与产业链之间的顺畅运转。

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,全国人大代表陈凡(左)、钱前在人民大会堂前合影。 (受访者供图)

  2024年春天,陈凡与同为全国人大代表的钱前在北京重聚,在人民大会堂前又合了张影。与20年前眉头紧皱的表情不同,这次两人露出了微笑。(完)

【编辑:李岩】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无意识的6个小习惯,正在悄悄伤害你的膝关节!丨世界关节炎日

水文部门分析,鄱阳湖水文节律自2003年以来发生了较大变化,主要呈现枯水位降低、枯水期提前、枯水历时延长、退水速率加快等特征,并逐渐呈常态化、趋势化态势。

创历史新高!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高速铁路、公路网

雄安3月26日电 (崔涛 韩冰)3月26日,雄安新区举办2024中国人保雄安马拉松新闻发布会,第6届雄安马拉松赛事将于4月14日7时30分在雄安城市计算中心鸣枪开跑,本届雄安马拉松路线将更为全面地展现“未来之城”新风貌。

港澳会客厅|杨润雄:鼓励每个香港人都成为“旅游大使”

北京4月12日电 (记者 李纯)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12日表示,中方高度关注缅北当前局势发展,中国军队始终保持高度戒备,将坚决维护国家主权、边境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。

国防部:中国军队将承办国际军事体育理事会第七届亚洲会议

他表示,要深度挖掘IPv6创新空间,构建技术创新生态,丰富“IPv6+”应用场景,发挥试点示范的标杆引领作用,以需求促应用、带市场,整体提升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水平。如今,三大网络运营商已初步完成“IPv6+”能力部署,落地应用部署已经超过400个案例,覆盖了政务、制造、金融、教育、交通、医疗、能源等多个行业,体现出“IPv6+”在行业数字化转型中的支撑作用愈加突出。

国台办:绿媒把美方“毁台”言论硬拗成“保护”是侮辱台湾民众智商

像这样“一地曝光、全域整改”的案例,郑春美2023年看到了很多,“闻风而动,事不过夜”,不再是一句口号,而是真正落实到群众身边的一件件“关键小事”。“这让我们老百姓对这座城市真正有了认同感、归属感、安定感和满足感。”郑春美说,新的一年,自己和200多名《看见》市民观察团成员一起,继续用眼睛去发现这座城市生活之美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女王论坛